在兩性關系中,有種孤獨叫“假性親密關系”,這種感覺就是比起單身的孤獨,兩個人在一起更加的孤獨。明明在外人看來是恩愛匹配的一對,實際上卻是關起門來冷暖自知。
在心理學上,對于假性親密關系的定義在于,很多人在情感里的連結處于很淺層的狀態,然后又處于不作為的狀態。
這個階段的特點是:雙方默契的默認為這是一種正常的關系,兩人都保持了情感的麻木。
表面是平衡和和睦相處,關系長期保持平和且穩定,實則彼此相互防御。
誰也不想主動的向對方展示出自己真實的情緒,盡量避免因為磨合而產生的沖突,沒有感情的流動和情感溝通互動帶來的快樂。
彼此無法相互信任;對自己和對對方的原生情緒或次生情緒缺少認知。
例如,女生在關系中莫名其妙的作,明明看似是一個不會讓一般人發脾氣的小事,但是她就會覺得“你不在意我。”
男生會莫名其妙的感覺無理取鬧,從而感覺人格受到攻擊,相互不理解,吵架升級,產生矛盾。
生活中幾乎所有‘莫名其妙’都是因為一方原生情緒沒有得到很好的安撫。
可是真的在氣頭上,誰會在意她是不是曾經受過傷呢?
生氣之前,反問自己,
你們真的了解彼此的真實需求嗎?
到底是我們進入了一個相互攻擊和防御的對立關系中,還是真正的發展了一種相親相愛的親密關系呢?
想要改善,就需要有覺悟去學習和改變。
接納和認可。
史秀雄(Steve Shi)的《假性親密關系》曾對于假性親密關系有這樣的描述:
‘我想要很多錢,因為有了錢別人就會尊重我,所以我需要的是尊重;
我想要老公很專一,因為他只對我好,會讓我覺得他很重視我,所以我需要的是重視;
我想要很多漂亮的衣服和包,因為我打扮漂亮了,別人才會認可我,所以我需要的是認可。’
坦誠面對自己內心真實的情感需求,并且告訴他,自己想要什么。就算他給不了,也可以保持心態獨立,自己勇敢去爭取。
想要走出假性關系,我們需要轉變的是以往的交流模式和思考模式。一部分是對方的,一部分是自身的。
比如,之前只要伴侶提出來什么意見,你的第一反應是‘不,不是’的話,那么很可能就會變成暴力溝通。
如果你現在變化成:
先聽完對方的意思;
然后共情對方為什么這樣說;
然后在尊重對方的基礎上(默認他沒有敵意),肯定對方的觀點;
然后聊一聊自己的看法和感受。
其實對方也就能夠感受到你的態度是接納和嘗試去理解他的。他同樣也會去嘗試接納和理解你,從而讓關系進入一個正循環。
溝通的時候內容是第二位的,信任和愛是第一位的。
想要走出假性關系就要營造出一個安全的環境,那么你就需要讓彼此意識到,無論發生什么事情,你都是重視你們之間的信任和愛的。
也就是說,產生矛盾的時候,不要非去證明自己而打壓詆毀對方,而是選擇兩個人一起面對問題,解決問題。
想做到這點就是先學會控制自己的負面情緒,不隨便把負面情緒傳遞給伴侶。
當一方心情不好的時候,另一半最好的做法是表示共情和理解。
比如,‘我知道你很難受,我理解你。所以剛剛的事情我也不會忘心里去。也希望有什么事情你可以和我說說,我們可以一起面對和解決問題。好嗎?’
當一方做對了什么的時候,我們需要及時的表達贊賞。
羅蘭米勒在《親密關系》中提到:‘人們更喜歡更有可能接納自己的人。經常表達欣賞與感激,能讓對方覺得你似乎很喜歡他。’
如果想要讓彼此在關系中放松,那就先做那個表達愛意和贊賞的人。當他做了什么有利于關系的事情時,比如生病時照顧你,幫你辦成了什么事情,感激他的努力,告訴他你欣賞他的做法,懂他。這都會讓對方更愛你,讓關系進入正循環狀態。
所以,就像《假性親密關系》中提到的那樣,將自我成長作為親密關系中的核心目標。同時,卸下偽裝。
‘如果你有足夠的能力和勇氣,那么你盡可以嘗試建立自己的游戲規則,宣揚你的價值觀念,影響和改變周圍的人,在無止境的學習、對話和反思中不斷成長。
你可以找到志同道合的伴侶,那么你們將會擁有一段有機的、不斷成長的親密關系。
在這個充滿變數的環境中,穩固的關系靠的不是死守,而是持續的學習和適應。這才是情感關系中真正的自由。”